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期刊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中国知网
林业资源管理(中国知网)
更多...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经营管理
森林经营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现代林业建设的瓶颈
刘于鹤, 林进
2012,(1): 1-5.
摘要
(
191
)
PDF
(926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森林经营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加快森林经营人才发展应该: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作为战略重点来抓;2)完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3)强化人才扶持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基层森林经营人才配置机制;4)加强林业教育院校工作,建立健全林业人才发展规划体系;5)实行森林经营注册工程师资质和准入制度;6)实行国家有关人才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7)大力调整森林经营人才教育培养格局,实行国家林科学生助学政策;8)进一步加强6所林业高等院校部部、省部共建工作,更好地服务林业建设。
我国林地资源变化情况分析及管理对策
王洪波, 韩爱惠, 黄国胜, 智长贵
2012,(1): 6-10.
摘要
(
291
)
PDF
(925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第六次、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林地资源变化情况和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建议。
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忠武
2012,(1): 11-16.
摘要
(
184
)
PDF
(931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生产、管理、加工、科技等问题的分析,依据产业发展实际,从政策、制度、科技、管理和出口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四川用材林建设历史与发展对策探讨
王峰, 周立江, 李仁洪, 易乃文
2012,(1): 17-21.
摘要
(
187
)
PDF
(926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核心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工程的推进,全省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介绍了四川用材林建设的历史与资源现状,对开展用材林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
赵晨, 刘振英, 欧阳君祥, 温雪香, 郑曼
2012,(1): 22-25.
摘要
(
141
)
PDF
(929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编限指导思想、编限原则、编限基本情况、限额分析、编限主要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
河北省主栽用材林资源调查分析
蒋淑磊, 李国松, 汪民, 王印肖, 卢孟柱
2012,(1): 26-32.
摘要
(
191
)
PDF
(1194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2010年对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主栽用材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科学地认识河北省主栽用材林资源结构特点、指导林业生产及科学管理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
冀西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材积与生物量研究
鲁绍伟, 曹云生, 李福双, 陈凤娟, 刘涛, 杨卓
2012,(1): 33-36.
摘要
(
190
)
PDF
(953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冀西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材积的变化和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建立了树干材积和生物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树木的生长,树高达到一定高度后,树高生长减缓,材积的年平均增长量呈增加趋势;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随林龄的增加都呈增加趋势;树干生物量与其材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精度高,可用于该地区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和材积的换算。
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镇森林碳储量现状及潜力研究
于海群, 何桂梅, 张峰, 陈国鹏
2012,(1): 37-41.
摘要
(
198
)
PDF
(930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密云县冯家峪镇9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土壤和枯落物碳储量调查,并对增汇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冯家峪镇现有森林面积12 823.55hm
2
,总碳储量为692 141.73t;油松林的碳储量最高(195 806.52t),柞树林以144 831.77t次之,再次为落叶松人工林(74 597.60t)。2)冯家峪镇不同林分中,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密度(72.02t/hm
2
)为最高,其次为油松人工林和刺槐人工林,分别为64.42t/hm
2
和62.87t/hm
2
,侧柏人工林的碳密度最低,为42.79t/hm
2
。在对总的碳密度的贡献中,乔木碳库和土壤碳库起着主要的作用。3)与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平均水平(40.06t/hm
2
)相比,冯家峪镇森林通过合理经营其碳储量可增加潜力为166 400t。
南方马尾松人工林植被群落演替特征
杨枝林, 刘君昂, 周国英, 吴毅, 邓小军, 闫法领
2012,(1): 42-47.
摘要
(
211
)
PDF
(1009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尾松人工林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单一树种人工林之一。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阐明该单一造林树种人工林林下群落结构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该人工林群落的植被生态改良提供依据和参考。湖南省衡山县紫巾山国有林场内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内调查有植物108种,隶属56科91属。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白栎(Quercus fabri)、赤楠(Radix Syzygii)、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以及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芒(Schizachyrium scoparium)、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和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等在整个群落中有较大优势。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各多样性指数值在中熟林(15a)以下表现有很大波动性,中熟林(15a)之后群落开始出现新的野生乔木物种,同时整个群落及各垂直群落层次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开始趋向于稳定。在整个林下群落的演变过程中老熟林(25a)和中幼林(5a)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低(Sm为0.158),β多样性最大,体现出中幼林(5a)的群落结构最不稳定。
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
赵洋毅, 王克勤, 陈奇伯, 王玉杰, 王云琦, 段旭
2012,(1): 48-53.
摘要
(
170
)
PDF
(1050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面积为0.36hm
2
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典型针阔混交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内乔木层共有11个种群,马尾松和阔叶树种的密度及断面积的优势均较明显,为典型的针阔混交林;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817,单种聚集情况很少,林分混交程度高。林木的大小比数分布较均匀,林分稳定,个别伴生的阔叶树种四川杨桐、白毛新木姜子、细齿叶柃和虎皮楠表现为劣势,在林分中处于被压状态。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485,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且分布较均匀。
宛田红锥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谢彦军, 何兰军, 刘明超, 陈志林, 梁树朝, 谢强
2012,(1): 54-60.
摘要
(
157
)
PDF
(1028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样方法、利用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Hurlbert指数、Feinsinger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对宛田红锥林不同资源位中20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evins,Hurlbert和Feinsinger 三个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结果基本一致;红锥,九节,倒挂铁角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群落环境的适应和资源利用能力最强;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对生态因子的需求较相似,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比较高,C
ih
值大于0.4的有109对,占57.4%;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一般较大,如红锥与球序鹅掌柴,九节与罗伞树的C
ih
值分别为0.709 7,0.741 6;宛田红锥林各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低,表明红锥林利用相同资源位而产生的种间竞争不激烈,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杉木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简捷编制方法研究
刘东兰, 周宁, 郑小贤
2012,(1): 61-65.
摘要
(
245
)
PDF
(955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浙江省开化林场杉木人工林36块标准地和144株解析木资料,比较分析5个树高生长模型后,选择Krof式生长函数H=aexp(-b/A
c
)作为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年龄为20a,立地指数级距为2m。通过公式变形和推导,使用较简捷的方法编制了浙江省开化林场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符合要求。
晋西刺槐人工林Sloboda高生长模型
玉宝, 王百田
2012,(1): 66-69.
摘要
(
162
)
PDF
(1021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loboda多形指数曲线方程拟合了晋西方山县和吉县刺槐人工林的高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95%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可用于试验区人工林收获预估和立地质量评价。将试验区坡向、坡位和部分地形按照优势木的高生长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阳坡下部、阳坡凹地、阴坡中部、阳坡中部、半阴坡上部、阳坡上部、半阳坡中部、阴坡上部、峁顶、阳沟坡、半阳坡上部。
尾巨桉引种新区连续年龄序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特性
黄承标, 农锦德, 杨钙仁, 黄欣明, 陶大燕, 朱木花
2012,(1): 70-74.
摘要
(
149
)
PDF
(936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尾巨桉引种新区林木生长量及土壤理化特性,在桂西北乐里林区设置尾巨桉连续年龄序列观测样地,对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1~4a生尾巨桉胸径平均总生长依次为5.0,8.0,9.7和10.7cm;树高平均总生长依次5.1,8.8,11.2和12.1m;林分平均总蓄积依次为8.29,31.76,51.45和71.89m
3
/hm
2
。2)林地(0~100cm) 土壤容重为1.188~1.498g/cm
3
,总孔隙度为46.79%~59.90%,其中非毛管孔隙度为10.34%~28.50%。3)土壤pH值为5.44~5.60;有机质含量为0.78%~2.51%;全N和全P含量分别为0.04%~0.11%;全K含量为0.40 %~0.50 %;速效K(42.7~63.5mg/kg)> 有效Mn(5.91~22.59mg/kg)> 速效P(1.4~6.8mg/kg)>有效Zn(0.61~1.72mg/kg)> 有效B(0.07~0.35mg/kg)。研究结果表明,桂西北乐里林区尾巨桉引种新区林地土壤容重较大,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普遍缺乏,林木生长量较低。
乌鲁木齐河水源林地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张毓涛, 常顺利, 王智, 李翔, 芦建江
2012,(1): 75-80.
摘要
(
199
)
PDF
(1432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在边界划定、主导因素结构、格局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乌鲁木齐河水源林地区划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5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针对每个功能区和功能亚区,从保护水源林地和生态农林产业开发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育措施,可以为管理部门有效地开发和保护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开展生态农业生产与林牧业管理、合理地开发生态旅游等提供决策依据。
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分析
崔丽娟, 赵欣胜, 李胜男, 张曼胤, 张岩, 李伟, 王义飞
2012,(1): 81-86.
摘要
(
206
)
PDF
(935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县可建成湿地公园的42块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发出,分析了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依据野外现场水源补给调研结果,结合湿地公园最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给出了现有水资源量对不同等级湿地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并从再生水利用方面对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保障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湿地公园生态需水的主要水源类型包括天然降水、地下渗水、过境水和再生水;在所调查的42块湿地中,现有水资源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9处,能够满足适宜生态需水量的有11处,区域现有水资源量难以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的有3处;总体来看,北京市再生水的有效利用能够满足最小生态需水的要求,并能够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基本的水源保障。
高分辨率影像在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中的应用技术改进
朱磊, 俞文仙
2012,(1): 87-90.
摘要
(
171
)
PDF
(1071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介绍我国现行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技术思路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和建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样地布设和判读、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判读有证伐区的采伐情况、对无证成片采伐改全面判读验证为抽样判读实测、加强对大面积无证大片采伐和重大毁林案件的监测力度等。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充分挖掘高分辨率影像的优势和潜力,降低外业踏查工作量,增加成果数据的准确度,提高检查工作效率,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卫星遥感的森林火险等级预警研究
李建辉, 栾青, 马雅丽
2012,(1): 91-94.
摘要
(
193
)
PDF
(1297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西省2005—2008年卫星遥感热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卫星遥感监测的热点情况与同期气温、降水和大风时数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利用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卫星遥感月热点监测个数和卫星遥感下垫面状况等资料反演的森林火险等级预警模型,以期提高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准确性。
人工林经营流程式可视化模拟方法研究
吴学明, 张怀清, 林辉, 蒋娴
2012,(1): 95-99.
摘要
(
183
)
PDF
(1107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森林经营可视化模拟现状,以面向林木生长过程的经营为基础,引入流程机制进行经营措施的模拟定制,设计了一种流程式经营过程可视化模拟方法。根据经营过程措施方式不同将林分经营过程进行流程组件式拆分,抽象经营措施为独立的流程模块,对应的经营措施指标抽象为具体的指标参数,采用拖拉构件方式进行经营流程定制,通过解析和执行经营流程过程,得出经营可视化模拟结果。最后以具体的林分经营过程实例分析此方法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良好的可视化模拟效果,可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森林生态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初探——论生态经济级差地租
王光华, 夏自谦, 李晖
2012,(1): 100-107.
摘要
(
234
)
PDF
(1143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生态经济级差地租的概念。生态经济级差地租可以作为计算森林生态经济效益的依据,其中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Ⅰ反映了林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Ⅱ则是由森林所处区域的生态需求大小所决定。生态供给能力调整系数(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Ⅰ)和生态需求经济价格调整系数(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Ⅱ)可作为各地区生态经济综合价格调整系数。
旅游干扰对鸟类多样性及取食距离的影响评价——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
马国强, 刘美斯, 吴培福, 周泳欣
2012,(1): 108-114.
摘要
(
178
)
PDF
(1016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旅游活动形式的不同分别在公园的步道、观光公路以及不受旅游干扰的村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在不同的时段内记录鸟的种类、数量、取食距离及对应的客流量和车流量,分析旅游干扰与鸟类多样性及鸟类取食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程度不同的3种生境下鸟类多样性也不同,最高为村庄,观光公路次之,旅游步道的鸟类多样性最低;客流量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很大,而车流量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较微弱;客流量与鸟类取食距离之间的关系因鸟种的不同而异,对鹬类及白鹡鸰(Motacilla alba)的取食距离的影响大于鸦科鸟类和游禽类。通过不同旅游干扰对鸟类多样性及取食距离的研究,为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佛坪保护区带状间伐后巴山木竹林营养状况差异研究
何祥博, 刘雪华, 刘新玉, 雷鹏, 郑晓燕, 刘永琴
2012,(1): 115-119.
摘要
(
165
)
PDF
(974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带状间伐后1a生竹和2a生竹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干物质在不同样方(对照样方、间伐样方)和不同部位(秆、枝、叶)差异分析,结论如下:1)带状间伐后,间伐样方的粗蛋白、粗脂肪、干物质和灰分在秆部高于对照样方,粗纤维则相反。2)带状间伐后,2a生竹和1a生竹相比,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脂肪和灰分在秆、枝部下降,在叶部增加;粗纤维在秆部基本相等,在枝部增加,在叶部下降,干物质含量在秆、枝和叶各部位增加。该研究结果为人工改造巴山木竹林质量和解释大熊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
杨开良, 李琦
2012,(1): 120-124.
摘要
(
212
)
PDF
(975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SWOT分析结果,提出了工布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