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版权协议
论文模板
期刊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
中国知网
林业资源管理(中国知网)
更多...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经营管理
对我国森林经营问题的思考
董乃钧
2011,(6): 1-5.
摘要
(
179
)
PDF
(861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经营是当前中国林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完善和健全林业立法体系,尽快制定我国森林经营法(国有林、集体林)。
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
闫宏伟, 黄国胜, 曾伟生, 聂祥永, 高显连
2011,(6): 6-11.
摘要
(
240
)
PDF
(970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必要性,以及全国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的总体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思路,并就近期如何推动一体化监测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我国湿地保护法制建设的简要回顾与展望
李媛辉, 马小博, 彭越
2011,(6): 12-17.
摘要
(
215
)
PDF
(874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了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2个阶段,总结了我国湿地保护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出台一部国家级的湿地保护综合性立法、加大湿地保护综合协调和组织机构建设进行了展望。
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林业职工安置问题的思考
刘萍, 冼静贤
2011,(6): 18-20.
摘要
(
180
)
PDF
(877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工程区林业职工安置问题的对策。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
张超, 彭道黎, 谢晨, 黄东
2011,(6): 21-26.
摘要
(
217
)
PDF
(1064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了解退耕10a来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状况,对西南退耕还林地区进行了农户调查,分析了该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现状和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政策宣传、改善管理、解决农户生计、工程运行机制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于森林公安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思考
许岚
2011,(6): 27-30.
摘要
(
224
)
PDF
(856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前刑事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阐述了森林公安应当从科学发展观高度认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及实施该政策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在办理涉林刑事案件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建议。
科学技术
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分析
张超, 王妍, 岳彩荣, 袁华
2011,(6): 31-36.
摘要
(
185
)
PDF
(1021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香格里拉县5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县200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选取斑块类型面积(CA)、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边界长度(T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共5个指数,分别从粒度(5个粒度等级)和幅度(4个幅度等级)两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香格里拉县主要森林类型的格局特征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粒度方面,除斑块类型面积外,其他4个景观指数对粒度的变化均呈现较强的敏感性;2)幅度方面,各景观指数对幅度的变化均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
新疆退耕还林工程碳汇效益评价——以塔城地区为例
杨艺渊, 高亚琪
2011,(6): 37-40.
摘要
(
225
)
PDF
(870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例,用生物量的方法,分树种、龄级分析探讨塔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第一轮补助到期生态林所获得的碳汇效益,进而对新疆退耕还林碳汇效益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新疆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碳储量为476万t;以瑞典碳税法计算,碳汇效益为57.1亿元。
大青山主要林分类型碳汇效益计量研究
王冬至, 张秋良, 张冬燕, 吴文静
2011,(6): 41-44.
摘要
(
189
)
PDF
(898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生物量法,对大青山落叶松林进行每木检尺,确定了林中优势木、标准木、被压木所占比例,并对落叶松林及其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碳汇量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林碳汇量为106.37t/hm
2
,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碳汇量分别为11.83,8.95t/hm
2
,落叶松林总的碳汇量为127.15t/hm
2
。该研究对合理改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市短萼仪花种群及其群落多样性研究
黄川腾, 高中旺, 陈真权, 郑明轩, 熊基粦, 庄雪影
2011,(6): 45-48.
摘要
(
202
)
PDF
(945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广东省东莞清溪林场短萼仪花(Lysidice brevicalyx Wei)群落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点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8个400m
2
的样方,4个样方设置于连片分布的沟谷林中,其余4个样方设置在山坡上零散分布的大树周围。在调查样方中共记录了维管植物142种,隶属于68科103属。沟谷片生林样方的Shannon指数高于散生树丛群落,山坡散生树丛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高于沟谷林群落,相似性指数为0.41。两类群落的短萼仪花种群均缺乏小苗和幼树,种群结构呈衰退型。现有短萼仪花群落的土壤肥力与邻近的灌草丛群落相近,但较东莞市荔枝园和人工林地稍高。
甘肃定西文冠果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芦娟, 柴春山, 蔡国军, 王三英, 戚建莉, 王子婷, 薛睿
2011,(6): 49-53.
摘要
(
148
)
PDF
(929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文冠果花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40株文冠果花的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文冠果花的不同表型性状差异明显,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顶花序不孕花数(65.16%)>顶花序孕花数(45.26%)>侧花序长度(32.29%)>顶花序长度(29.28%)>侧花序不孕花数(24.55%)>花瓣横径(20.22%)>花瓣纵径(11.76%)。
福建省阔叶林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分析
陈白璧, 戚晓芳, 李宝银
2011,(6): 54-58.
摘要
(
162
)
PDF
(1177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福建省阔叶类林分进行了数据处理,对其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硬阔类林分半变量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线性有机台值模型,软阔类林分半变量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在空间格局上,硬阔类林分分布广泛,而软阔类林分分布狭窄。
Voronoi图方法确定云冷杉林最近邻木的适用性研究
郝月兰, 张会儒, 唐守正
2011,(6): 59-64.
摘要
(
161
)
PDF
(1138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标准地内147株树木为研究对象,选用最近邻木取4的传统方法和Voronoi图来确定每株树木的最近邻木株数和树号,对2种方法计算出的混交度和大小比数进行配对检验,并且对2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同为有效数据,但是传统方法计算出的混交度和大小比数要偏小;总体而言,天然云冷杉林具有较高的混交度、大小比数适中;相对于传统方法,利用Voronoi图来确定最近邻木时较为灵活。因此,在计算天然云冷杉林混交度和大小比数时,选用Voronoi图更为合理。
北京山区流域层次水源林结构与功能研究
申书侃, 王威, 宗雪, 郑小贤
2011,(6): 65-68.
摘要
(
141
)
PDF
(941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流域森林的年龄结构、面积比例和空间格局探讨了流域层次水源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建立了流域层次结构与功能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北京山区水源林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水源林以中幼龄为主,水源林面积比例为30%,森林斑块空间配置均匀,随着年龄的增加,水源林功能将逐渐增强。
无患子单芽低位嫁接技术研究
黄云鹏, 王邦富, 范繁荣, 沈琼桃, 黄素梅
2011,(6): 69-72.
摘要
(
288
)
PDF
(860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无患子进行了单芽嫁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和嫁接方法对无患子的嫁接成活率、抽梢率和抽梢长度的影响极为显著。以春季采用片芽腹接技术嫁接的平均成活率、抽梢率、抽梢长度最高,分别为98.3%,96.7%和64.4cm。
北京低山侧柏人工林资源分布与生长状况分析
张瑜, 王金增, 汪力
2011,(6): 73-78.
摘要
(
235
)
PDF
(1082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北京低山侧柏人工林资源分布及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个山区县侧柏人工林面积为7.84万hm
2
,幼龄林面积占92.01%,中龄林面积占6.5%;幼龄林蓄积占低山侧柏人工林总蓄积的72.7%,中龄林蓄积占20.9%,近成熟林及过熟林蓄积占的比例较少。不同立地条件下,坡向、坡度对于侧柏的生长影响较大,分布于阳坡的侧柏生长较快。不同立地等级下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54a时仍未相交。利用Forstat 2.0和SPSS 18.0分析软件,模拟不同立地等级侧柏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建立各因子生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能较好地预估北京侧柏人工林的生长。
基于防火的杉木幼林生物质能持续利用探讨
张思玉, 陈戈萍
2011,(6): 79-82.
摘要
(
156
)
PDF
(859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杉木人工纯林,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人工混交林的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4个林分的可燃物负荷量和生物质能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人工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
桂西南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
明安刚, 唐继新, 于浩龙, 史作民, 卢立华, 贾宏炎, 蔡道雄
2011,(6): 83-87.
摘要
(
170
)
PDF
(874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桂西南大青山林区28a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林分进行每木检尺和生物量的测定,建立了米老排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
2
H)的相关关系;分别选用幂函数等5种模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树叶和树根生物量分别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关系最显著,而树干、树枝、树皮和全株的生物量都与D
2
H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胸径、树高和D
2
H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模型中,全株、树干和树皮的拟合效果最好,树叶和树根的拟合效果中等,树枝的拟合效果较差。除树皮外,各器官均以幂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森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研究综述
魏晓慧, 孙玉军, 郭孝玉
2011,(6): 88-93.
摘要
(
205
)
PDF
(887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调整对于森林多功能经营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内外常用的表达林分结构的指标,更趋向于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指标。主要基于林分结构与森林功能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实施森林经营技术才能使森林效益最大化。
密云县飞播造林成效调查及分析
陈长启
2011,(6): 94-97.
摘要
(
152
)
PDF
(862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密云县飞播造林成效调查结果的分类统计,从地类、林分生长状况、经营类型、成效等级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密云县飞播造林的问题和经验,对飞播造林后的经营提出了对策建议。
基于3S技术和AHP的南京市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王妮, 彭世揆
2011,(6): 98-103.
摘要
(
191
)
PDF
(914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南京市城市森林资源状况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动态性、可行性原则指导,建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基于3S技术获得2000年和2007年各指标因子量化的可靠基础数据,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主导因子和相互关系,采用权重加权法最终评级。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森林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基于TM遥感影像的诸暨市森林资源监测
陈军, 邱保印
2011,(6): 104-109.
摘要
(
225
)
PDF
(1526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遥感技术提高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大似然法、BP 神经网络和最近邻算法3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对诸暨市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并将分类结果与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3种分类方法都能较高精度地监测诸暨市不同森林类型总面积,精度在77.53%~83.18%之间;但是在乡镇尺度上,3种分类方法的精度都不理想,总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1.83%,44.91%和44.18%。除灌木林外,以上3种分类方法在精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5)。今后研究应从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等技术上提高像元尺度上的分类精度。
基于RS和GIS的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邹斌, 杨燕琼, 薛亚东
2011,(6): 110-116.
摘要
(
189
)
PDF
(891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2003年、2007年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部分外业调查数据,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土地的变化幅度、动态度和变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地类是有林地和农业用地;2003—2007年间,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动态转化以有林地、农业用地和其它用地转化为建筑用地,有林地和其它用地转化为灌木林地为主,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